湘乡市:“红色+法治”构建学校法治宣传教育矩阵
2025-08-14 16:09:53          编辑:王莉君 | 作者:王小平         

一、背景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湘乡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青少年作为“八五”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多措并举,全面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然而,在新时代的教育环境中,传统的法治教育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青少年法治意识的培养方式单一,传统的课堂讲授和标语宣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法律与我关系不大的错误认知,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案件时有发生;二是法治教育与红色文化的融合不足,学生参与度低,认同感不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三是法治信仰与家国情怀的结合不够紧密,法治教育往往局限于法律条文的讲解,未能与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使得学生法治信仰的根基不够牢固。对此,湘乡市守法普法办公室、市司法局和东山学校依据全国“八五”普法规划中“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传承”的要求,充分利用东山学校深厚的红色底蕴,将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创新打造“红色+法治”沉浸式法治宣传教育矩阵,助力培育新时代青少年的法治信仰与家国情怀。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总体指导思想与解决思路

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红色铸魂、法治育人”理念,突出法治教育与东山学校红色资源的融合以及宣传方式方法创新,注重利用各种教育技术和手段,大力弘扬红色法治文化,构建“沉浸式、互动式、常态化”的学校法治教育体系,传承红色基因,提升青少年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和自信。具体做法主要有:

1.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深度融合。湘乡市东山学校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的母校,还培养了开国大将陈赓、谭政,承载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被授予“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理想场所。开展东山学校红色文化的展示、利用、宣传普及、传播交流等活动,将红色基因融入法治教育。  

2.多载体协同推进。切实转变法治教育方式,整合学校各方面资源,创新打造“看、听、读、写、讲、做”六维教育矩阵。  

3.家校社联动共育。完善家校合作机制,推动法治教育从校园向家庭、社会延伸,引导家长重视家庭美德和家庭文化建设,指导家长及时督促改正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二)六大创新举措及成效

1.红色+法治长廊铸魂——打造沉浸式学习空间。 在学校办公楼大厅毛主席像两侧建设“红色法治文化长廊”,创新采用时间轴设计,策划了红色法治历史故事板块,设置了毛泽东早年的法治意识、毛泽东与新中国的法治建设、毛泽东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奠基、毛泽东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创造性贡献以及党和国家领导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等篇章,展示了湘乡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让青少年及游客在休闲游乐之余,接受理想信念教育、法治文化教育,又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2.法治标语浸润校园——营造“抬头见法”氛围。在校园主干道、教学楼等区域设置法治名言警句,将“学法明理 守法立身”“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湘乡精神、家庭美德等主题内容与校园景观相融合。在学校宣传栏定期发布红色法治文化内容、法律知识解读,营造“抬头见法、驻足学法”的浓厚氛围。

3.法治图书角启智润心——推动“书香法治”建设。在每个班级设立“法律书架”,配备宪法读本、党史读本、青少年法律漫画等书籍,并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汲取法治力量。同时,在学校图书馆增设法治专区,收藏了丰富的法治类图书、期刊等,方便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法律知识。法治图书角不仅成为了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重要场所,也成为了他们交流思想、分享感悟的平台。通过阅读法治书籍,学生们不仅增强了法治观念,还提升了自身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

4.红色法治思政课厚植信仰——名家讲堂强化价值引领。在学校开设“东山大讲堂”,邀请专家教授进行讲座。特邀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教授王奇生讲授《毛泽东的成才之路与成功之道》专题思政课,全面解读了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冲到东山学堂再到长沙的成长与求学之路,从井冈山的星星之火到延安抗日再到夺取全国胜利的成功之路。一段段真实生动的文字,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带领大家更加深刻感悟伟人毛泽东波澜壮阔的奋斗史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志豪情,东山学校的1000多名师生、家长现场聆听了这堂红色思政课。今年2月,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士成晓军进行了湘乡精神专题讲座,深刻阐述地方特色文化,激发师生勇担当、敢向前的热情。

5.校园媒体传递法治强音——创新“可听可看”普法模式。利用课间广播开设“法治之声”专栏,播放红色法治故事、宪法诵读、以案释法等音频内容,利用校园电子显示屏播放法治视频,以“听得进、看得见、记得住”的方式普及《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爱国主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定期更新内容,确保学生获取最新的法治资讯。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观念。利用家长微信群推送以案释法、红色故事、家教家风等法治视频、图文信息等,同时根据多名学生不同特点,针对性与家长沟通,推动法治教育向家庭延伸。

6.主题法治活动点亮创意——激发学生自主普法。发动各班级以“法治伴成长”为主题设计黑板报,通过绘画、法条解读、典型案例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全校共展出黑板报120期,学生法治实践参与度达80%。有的班级通过精美的绘画描绘了法治的重要性,有的则通过详细的法条解读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法律知识,还有的班级选取了典型的法治案例进行剖析,以此警示和教育同学们。利用12·4国家宪法日开展“存法于心 倡法于行”主题班会,组织学生以情节演绎方式体现全面依法治国取得的成效。开展“平安湘乡 我的责任”主题演讲比赛,让家长和学生们感受社会力量,了解公民责任,进一步了解安全知识和法律知识,激发青少年的责任担当精神。建立“家长课程”,为家长们提供实用法律知识,引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法律意识。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们的艺术才能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学习法治知识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们对法治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更加明白了法治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经验启示

湘乡市“红色+法治”教育模式,通过小切口、深挖掘的方式,实现了法治教育的“入脑入心”,为新时代青少年法治信仰培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1.融合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增强青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湘乡市东山学校作为毛泽东同志的母校,有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通过红色文化与法治教育的融合,立足“红色铸魂、法治育人”理念,挖掘红色法治文化资源,将红色基因融入法治教育后,提升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强了青0少年的家国情怀。这启示我们在开展法治教育时,应深度挖掘和利用本地特色文化资源,将其与法治教育紧密结合,以增强学生对法治教育的兴趣和认同,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升教育效果。

2.创新载体,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互动性和实践性。传统法治教育方式单一,以课堂讲授和标语宣传为主,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无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东山学校打造“看、听、读、写、讲、做”六维教育矩阵,如建设红色法治文化长廊打造沉浸式学习空间、设置法治宣传标语营造氛围、利用校园媒体创新普法模式、设立法治图书角推动书香法治建设、通过主题法治活动激发学生自主普法、开展红色法治思政课强化价值引领等,多载体协同推进法治教育,有效推进了法治教育的互动性、实践性。这表明在法治教育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育载体,采用多样化、互动性和实践性强的方式,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

3.家校社联动共育,提升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湘乡市守法普法办、市司法局和东山学校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法治教育从校园向家庭、社会延伸,形成家校社联动共育机制,能让学生在更广泛的环境中接受法治教育实现法治教育对青少年的“入脑入心”。

责编:王莉君

湘乡网特别推荐
时政要闻
推荐

  下载APP